普京总统刚刚结束对华访问返回俄罗斯,中方送上的两份"大礼"便紧随而至:一份是让两国民众"拎包即走"的30天免签新政,另一份是每年250万吨的石油合作大单。这两项合作于2025年9月初宣布,不仅体现了中俄关系的高水平运行,更是对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重新定义。 普京此次访华历时4天,带来了包括3位副总理、十多位部长及能源企业负责人在内的庞大代表团,几乎涵盖了俄罗斯内政外交和核心产业的所有决策层。 这种"全链条覆盖"的访华阵容在俄罗斯外交史上实属罕见,凸显了俄方对发展对华关系的极大诚意。访华期间,普京不仅出席了上合组织峰会,还参加了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,展示了双方高度的政治互信。
免签政策将于2025年9月15日正式实施,为期一年。根据这项政策,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、旅游观光、探亲访友、交流访问、过境不超过30天,可免办签证入境。此前俄罗斯公民申请中国签证需要准备近10项材料,审批周期长达7-15个工作日,新政策实施后彻底简化了这一流程。 俄方已承诺将在1个月内推出对等政策,这将使两国民众交流迎来历史性突破。2024年俄中双向旅游人数已达280万人次,同比增长2.5倍,预计免签政策实施后这一数字将进一步攀升。
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中俄能源合作的新突破。俄罗斯能源部长舒尔吉诺夫宣布,俄石油公司已同中方签署新协议,每年将通过哈萨克斯坦向中国额外输送250万吨石油。 这批新增供应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正式启运,虽然在中国每年超过5亿吨的原油进口总量中占比不高,但其战略意义远大于数字本身。它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能源进口渠道,减少对单一地区的依赖,同时为俄罗斯每年带来约15亿美元的稳定收入。
这些合作项目的迅速落地,是对美国试图阻挠中俄能源合作的有力回应。美国多年来一直试图通过制裁威胁、加征关税等手段阻止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,甚至曾威胁"对买俄油的中国企业加征10%关税"。 然而中俄能源合作不仅没有减弱,反而持续深化——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达8900万吨,比2022年增长15%,这次新增250万吨更是表明中国的能源安全"轮不到别人指手画脚"。
随着250万吨石油即将通过管道源源不断运往中国,免签政策实施后两国口岸人流增加,上合峰会合作项目陆续落地,中俄合作的"红利"才刚刚开始释放。 可以预见,未来中俄还将在更多领域推出合作举措,而美国的遏制策略只会让两国更加坚定地站在一起。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,中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或缺的"稳定器",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示范。
嘉正网-配资哪家比较好-配资点评网-网上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