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乌战场的硝烟依旧没散。就在外界还在揣测这场冲突能不能停下来时,前线却一次次用血淋淋的现实提醒着大家,和平的影子还远着呢。就在9月7日的一个晚上,俄军出动了八百多架无人机和巡飞弹,创下冲突爆发以来的新纪录。 电力设施被炸瘫,交通干线受阻,弹药库一处接一处出事。过去一个月,乌克兰几乎每隔三四天就得硬扛五六百架无人机的轰炸。所谓的“乌克兰必胜”,在这样的场景下,更像是给国内打气的安慰话,而不是能左右战局的真凭实据。 可偏偏在这种时候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又说了一句让外界热议的话: 只要普京没有把整个乌克兰吞并,对于乌克兰来说这就是胜利。 听上去很硬气,但细品之下全是无奈。从2022年喊着要“收复全部领土”,到2023年改口只求“守住东部”,再到今天说“活着就是胜利”,这一路退让,把乌克兰的窘境摊得明明白白。 一个国家总统不断往下调“胜利标准”,其实已经说明了问题。 与此同时,全球的目光正慢慢从战场移向谈判桌。普京和泽连斯基能不能见面,成了国际社会最大的悬念。尤其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,他比谁都想把这事促成。一旦真能让俄乌停火,那不仅是他上台200天以来最大的政绩,还可能成为他争夺诺贝尔和平奖的重要筹码。对他来说,这不光是外交舞台上的一场秀,更是巩固政治地位的机会。
可现实远比表面复杂。9月5日,在东方经济论坛上,普京直接放话:“来莫斯科谈,我保证你百分之百安全。”但泽连斯基明显不敢冒险,他先说要在基辅见,再说只能找第三方国家会面,最后干脆抛出一句“除非俄罗斯吞并整个乌克兰,否则我们必胜”。这些话听上去振奋人心,实际上却暴露出他并没有停火的打算,而是想靠时间拖垮俄罗斯。 问题在这儿:究竟谁更耗得起?乌克兰眼下的处境不容乐观。自2022年以来,已有600多万人口外流,2024年经济缩水超过30%,动员令也越来越难推下去。更关键的是,它几乎全靠西方“输血”才能维持。 美国在2024年通过的610亿美元援助成了命脉,欧盟两年间也给了500多亿欧元的支持。一旦资金和武器供应跟不上,前线就可能马上出问题。说白了,这仗打得越久,最先扛不住的很可能不是俄罗斯,而是乌克兰。泽连斯基所谓的“必胜论”,更多是喊给国内百姓听的,也是向外界释放“不妥协”的信号,而不是他真有底气。
但他还是得硬撑,因为只要战事不停,他的政治地位就能维持下去。他还在赌外部环境会变——比如特朗普的态度突然转弯,或者欧洲国家咬牙继续支持。但这些事,乌克兰一点也控制不了。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,本来就是一场极不稳妥的豪赌。 相反,俄罗斯的打法早就变了。2022年刚开打时的全面进攻,如今换成了有限消耗、慢慢推进。靠无人机和远程打击,俄军把成本压在可承受范围内。与此同时,俄国防工业和能源系统全线加速,仅2024年一年,军工产能就提升了20%以上,弹药年产量增加上百万发。俄罗斯不急着一口吃下,而是慢慢把已经拿到的成果变成既成事实。这场拉锯更像是一场长跑,而俄罗斯显然比乌克兰更适应这种耐力战。
这样一对比,乌克兰的被动和俄罗斯的主动就一清二楚了。要是继续拖下去,乌克兰极可能先一步崩溃。其实,如果真为了国家的长远考虑,早点停火可能更有利。冻结战线,保住军力,再去争取重建资金,这才是让国家避免彻底被拖垮的出路。可惜,这样的声音目前并没有得到太多重视。 所以,当泽连斯基喊出那句“除非普京吞并整个乌克兰,否则我们必胜”时,听着很提气,但更多是一种自我安慰。战争不会因为口号而改写,真正决定结局的,是前线的炮火和伤亡。至于普京和泽连斯基会不会最终见面,也许只是时间问题。 但可以肯定的是,不管见不见,乌克兰的主动权已经不在自己手里。对它来说,每多拖一天,损失的就不仅仅是城市和设施,更是国家未来的可能性。
嘉正网-配资哪家比较好-配资点评网-网上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